9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水滴保險研究院發布《五大城市健康險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保險密度及保險深度方面,2020年北京市均位列第一。
《報告》顯示,從上海市,北京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五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保險用戶購買健康險的險種可以看出,用戶保險消費偏好順序為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同時,用戶目前更傾向于購買短期醫療險,但購買長期醫療險的用戶比例也在逐年增加。
從用戶年齡來看,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主力醫療險消費用戶年齡偏大,北京地區54-65歲年齡段用戶購買醫療險的占比最高,超過40%,其次是42-53歲年齡段;上海地區42-53歲年齡段和54-64歲年齡段用戶比例合計超過60%。
相比北京市和上海市,廣州市和重慶市的醫療險消費用戶更具年輕化,廣州地區30-41歲年齡段和42-53歲年齡段用戶合起來超過50%。重慶地區是5個城市中醫療險消費年輕用戶最多的城市,其中18-29歲年齡段用戶占比超過30%,30-41歲年齡段用戶占比超過60%,兩個年齡段合計超過90%。
此外,五個城市里,北京市和重慶市的投保人為別人投保的比例最高,比例都超過10%,接下來依次是天津市、廣州市和上海市。
在保險密度方面,2020年北京市以10521元排名第一,廣州市以8009元排名第二,上海市、天津市列第三位、第四位。相比2020年全國保險密度3233元,北京市、廣州市、上海市均遠遠超過,天津重慶居民保險消費水平有待提升,重慶市更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保險深度也是衡量一個城市保險消費能力的重要指標。2020年北京市以6.38%排名第一,廣州市排名第二,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分別位列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相比2020年全國保險深度4.45%,北京市、廣州市遠遠超過平均水平,上海市、天津市一般超出,而重慶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般來講,一個城市的保險消費能力取決于兩個方面:其一、經濟發展水平,經濟越發達,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就越高,用于保險消費的金額也較高;其二、保險意識,一線市場用戶的保險意識一般會高于二三線及以下城市。” 水滴保險研究院分析師趙亞鵬指出,從五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保險消費調研以及監管部門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這些城市用戶的消費潛力不斷被挖掘,而保障屬性強、價格普惠的醫療險越來越受到用戶青睞。